您所在位置: 江南·app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学术研究> 学术交流

湘江高端学术论坛暨“人文大家论坛”系列学术讲座第246讲 中山大学彭玉平教授来我院讲学:从陈寅恪到王国维

5月15日下午,我院于立言楼B4-1室举办湘江高端学术论坛暨“人文大家论坛”系列学术讲座246讲。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彭玉平应邀来我院作主题为“从陈寅恪到王国维”的学术讲座,我院教师及21级本科生代表到场参与,本次讲座由王友胜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彭玉平教授就王国维致罗振玉的一封信,将王国维与陈寅恪之“识趣特契”娓娓道来。“吾侪所学关天意,并世相知妒道真。”彭玉平教授认为,在王国维去世后,陈寅恪以一人之力先后六次撰诗撰文,这是在为王国维的人格张本,为王国维的学术特点勾勒框架,也说明他是王国维不可多得的知己。



“陈寅恪是要摆脱政治的束缚,而王国维却是在追求学术超越功利。”彭玉平教授表示,他们在提倡学术自由和坚持学者独立人格方面,都有着重大贡献。他强调,王国维主要起到奠基和开创之作用,而陈寅恪则进一步给予发扬光大并在王国维去世后的漫长岁月中一直坚持他和王国维提倡的学术理念和治学原则。王国维自沉后第二年,清华国学研究院议决为王国维建立纪念碑,特请陈寅恪撰写碑铭,陈寅恪毕生秉持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就是在此提出的。


彭玉平教授强调,王国维与陈寅恪“同而不同”,作为文化遗民的陈寅恪,和兼有文化遗民和政治遗民双重身份的王国维,他们对西方学术之了解途径不同,这就导致在思想上产生了碰撞的火花。但陈寅恪是王国维最贴切的认知者,他们有着一种极为相近的文学归属感。王国维去世后,陈寅恪那句“文化神州丧一身”,极其恰切地揭示着王国维在中国文化史上的象征性地位。“但陈寅恪之后呢?”彭教授抛下了这个问题,留给听众解答。



王友胜教授总结说:彭玉平教授的学术报告内容丰富、视域开阔,有史的严谨、诗的激情,对在场听众了解王国维的文化心态、研究方法、人品个性及对陈寅恪的学术影响等均极有助益。


文/朱郸妮

图/李敏


【新闻链接】

彭玉平,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主任,《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文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等杂志发表论文200余篇,《王国维词学与学缘研究》《况周颐与晚清民国词学》先后入选2014、2019年度“国家哲学社会学科成果文库”,另有《诗文评的体性》《中国词学史》《唐宋词举要》《王国维的两个世界》等著作,曾获教育部第八届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词学通史》等。